重庆市医疗保障局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行政规范性文件

下载文字版 下载图片版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组(DRG)

中医优势病种付费(2025年版)》的通知

渝医保发〔202527

 

各区县(自治县)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社会发展局,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卫生健康局,有关单位:

    为深化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付费方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保函〔2021229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在本市实施DRG付费的医疗机构中开展按病组(DRG)中医优势病种付费(2025年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开展DRG付费方式下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是本市DRG付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明显、诊疗方案确切、中西医同疗效、治疗风险可控、医疗费用稳定”且中医治疗关键技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则,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促进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实施范围

    (一)实施病种

    我市DRG付费下中医优势病种筛选及支付管理按照中医治疗及中西医诊疗对照分组实现特点分“中医优势病组”和“中医特色病种”两种类型分别管理。

    “中医优势病组”是指对临床诊断明确、安全可控、诊疗技术成熟、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医治疗性操作为主,但不能入组外科组或操作组的中医优势病种。通过遴选确定23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中医优势病组”付费(具体病种、病组见附件1),按对应西医主要诊断、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和住院时长为入组条件(见附件2),依据CHS-DRG2.0ADRG分组方案,单独细分形成10个中医DRG病组;按照DRG分组权重测算方法,以中医DRG病组对应中医历史病例实际发生医疗资源消耗为基础,遵循不低于相应DRG内科组且不高于对应DRG外科组权重原则,测算确定“中医优势病组”权重。中医优势病组的病例应当符合《中医DRG病组中医优势病种医保付费临床评价标准(2025年版)》(见附件3)。

    “中医特色病种”是指临床诊断明确、采用中医特色治疗为关键治疗方式、以中医综合治疗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通过遴选确定12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中医特色病种”付费(见附件4),以支付为导向促进传承,合理体现中医药特色技术劳务价值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医特色病种历史病例实际发生医疗资源消耗,对中医特色病种病例入组到规定ADRG病组下对应的DRG病组时予以权重倾斜,原则上倾斜比例不超过10%。通过考核评价,中医特色病种医保付费按对应DRG病组权重倾斜比例进行补偿支付。

     (二)实施医疗机构

    重庆市内执行DRG实际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均纳入“中医优势病组”付费实施范围。

    重庆市内执行DRG实际付费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中医特色病种”付费实施范围。

      三、结算清算

       DRG中医优势病种付费纳入全市DRG付费预算统一管理。

    (一)“中医优势病组”结算清算

    入组“中医优势病组”的住院病例,按相应入组权重进行月结算。 “中医优势病组”纳入现行DRG付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月度结算或年度清算时依据“中治率”≥60%进行考核,对“中治率”<60%的病例,按相应ADRG内科DRG病组(区分严重程度分组的,按伴一般合并症或并发症组)权重标准进行清算。中治率计算公式如下:

    中治率=(中医治疗费+中成药费+中药饮片费)/(中医治疗费+西医治疗费+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药饮片费+手术费+卫生材料费)×100%

    (二)“中医特色病种”结算清算

    开展符合“中医特色病种”的住院病例,月度结算依据《按DRG付费中医特色病种绩效考核指标》(见附件5)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达到绩效考核指标的病种,对中治率≥60%的病例,在规定ADRG病组下对应的DRG病组权重按规定倾斜比例予以结算支付,对考核不达标的病种和考核达标但“中治率”<60%的病例不予权重倾斜。或月度结算先按照实际入组DRG病组权重予以预支付,年终清算时进行绩效指标考核,对达到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且中治率≥60%的病例,按规定ADRG病组下对应的DRG病组权重按规定倾斜比例予以清算支付。中医特色病种病例支付权重=该病例DRG病组权重×(1+倾斜比例)。

    四、相关要求

    (一)强化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政策规范管理,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市级医保部门做好相关运行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做好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运行过程中问题的收集和研判,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及时处理付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对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成效予以评估,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付费的有效性,实施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政策不断优化完善和动态调整。区县医保部门加强医保协议管理,对不符合《评价标准》或诊疗规范和流程的病种病例进行重点监管。对不符合《评价标准》的中医优势病组病种按对应的ADRG内科组最低权重DRG病组标准支付,对不符合诊疗规范和流程的中医特色病种不予补偿支付,对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和医保服务协议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

    (二)强化医疗规范和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监督考核。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医疗规范建设,制定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机制,优化中医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为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主导作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强化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质量监管,鼓励特色疗法创新应用和临床研究,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业专业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三)强化住院病案首页与医保结算清单质控,准确反映诊疗信息。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保、卫生健康部门的相关要求,强化住院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的质量控制,确保相关信息填写完整。规范上传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和医保疾病诊断及操作分类与代码(医保版 ICD),切实做好中医优势病种的信息填报工作。要加大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力度,优化院内激励机制,鼓励临床积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

      五、其他事项

    本通知自202571日起施行。

 

    附件:1.中医优势病组(2025年版)

                    2.中医优势病组主要诊断及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表(2025年版)

                    3中医DRG病组中医优势病种医保付费临床评价标准(2025年版)

                    4.中医特色病种(2025年版)

                    5.按DRG付费中医特色病种绩效考核指标(2025年版)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6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中医优势病组

2025年版

序号

DRG编码

DRG名称

中医疾病名称

TCD编码

西医主要诊断(仅部分,详见主诊表)

ICD编码

中医主要操作及编码(仅部分,详见中医主要治疗性操作表)

住院时长

1

IR1Z

骨盆骨折,中医正骨术

骨盆骨折

A03.06.01.28

髋臼骨折

S32.400

手法和机械性牵引(93.2100)

≥10天

耻骨分支骨折

S32.500x002

坐骨骨折

S32.801

髂骨骨折

S32.300

2

IR2Z

股骨骨折,粗隆间骨折中医正骨术

股骨骨折

A03.06.01.12

股骨粗隆骨折

S72.101

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H0)

≥20天

3

IS1Z

前臂、腕、手或足损伤,中医正骨术

辅骨下端骨折

A03.06.01.07

桡骨远端骨折

S52.500x001

桡骨下端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E0)

≥10天

尺桡骨干双骨折

A03.06.01.08

桡尺骨骨干骨折

S52.400x001

桡尺骨干双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A0)

桡骨干骨折

S52.300

桡尺骨干单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B0)

尺骨干骨折

S52.200

孟氏骨折

S52.200x011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C0)

盖氏骨折

S52.300x011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D0)

桡骨头骨折

S52.101

桡骨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90)

掌骨骨折

A03.06.01.10

掌骨骨折

S62.301

掌指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G0)

指骨骨折

A03.06.01.11

指骨骨折

S62.802

 

 

 

 

 

 

 

 

 

 

 

 

 

跖骨骨折

A03.06.01.21

跖骨骨折

S92.300

足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R0)

 

趾骨骨折

A03.06.01.22

趾骨骨折

S92.500x001

4

IS2R

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肱骨干骨折中医正骨术

臂膊骨折

A03.06.01.05

肱骨干骨折

S42.300

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40)

≥12天

臑骨上段骨折

A03.06.01.05

肱骨近端骨折

S42.200x001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20)

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30)

5

IS2Z

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中医正骨术

锁骨骨折/缺盆骨损折/锁子骨断伤/井栏骨折断

A03.06.01.03

锁骨骨折

S42.000

锁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10)

≥12天

臑骨下端骨折

A03.06.01.05

肱骨远端骨折

S42.400x001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50)

肱骨髁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60)

肱骨内外髁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70)

髌骨骨折

A03.06.01.13

髌骨骨折

S82.000

髌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L0)

胫骨骨折

A03.06.01.14

胫骨近端骨折

S82.100x081

胫骨髁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M0)

胫腓骨干骨折

A03.06.01.16

胫腓骨干骨折

S82.201

胫腓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N0)

腓骨骨折

A03.06.01.15

腓骨骨折

S82.400x001

踝部骨折

A03.06.01.17

踝关节骨折

S82.800x082

踝关节单踝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P0)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Q0)

肋骨骨折

A03.06.01.24

肋骨骨折

S22.300

手法和机械性牵引(93.2100)

 

6

IS2F

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膝痹中医治疗

膝痹

A07.06.19

髌股关节病

M22.200x001

电针治疗(17.912A0)、毫针治疗(17.91100)、运动关节手法推拿治疗(17.92300)、四肢关节针刀治疗(17.96120)、四肢关节刃针治疗(17.96530)、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17.97430)、隔物灸治疗(17.91320 )、中药贴敷(93.3908)

≥10天

髌骨关节病

M22.201

髌骨软骨软化

M22.400

7

IU1F

骨病及其他关节病,骨痹中医治疗

膝关节病

M17.900

≥10天

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3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4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M17.900x002

8

IU2F

颈腰背疾患,项腰痹中医治疗

项痹

A03.06.04.05

神经根型颈椎病

M47.201

电针治疗(17.912A0)、毫针治疗(17.91100)、脊柱针刀治疗(17.96110)、脊柱刃针治疗(17.96520)、颈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17.92620)、颈椎病推拿(17.92110)、穴位注射治疗(17.91270)、隔物灸治疗(17.91320 )、中药贴敷(93.3908)

≥10天

混合型颈椎病

M47.802

颈椎间盘突出

M50.201

颈椎胸椎椎间盘突出

M50.202

颈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

M50.101+G55.1*

颈椎间盘疾患伴有神经根病

M50.100

颈椎不稳定

M53.203

腰痹

A07.06.17

腰椎间盘突出

M51.202

电针治疗(17.912A0)、毫针治疗(17.91100)、脊柱针刀治疗(17.96110)、脊柱刃针治疗(17.96520)、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

M51.101+G55.1*

推拿(17.92650)、腰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17.92640)、隔物灸治疗(17.91320 )、中药贴敷(93.3908)

 

 

 

 

 

 

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

M51.101+G55.1*

推拿(17.92650)、腰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17.92640)、隔物灸治疗(17.91320 )、中药贴敷(93.3908)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M51.100x002+G55.1*

 

腰椎间盘脱出伴坐骨神经痛

M51.101+G55.1*

 

腰椎椎管狭窄

M48.005

 

腰椎滑脱

M43.00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M54.501

 

9

IU2Z

颈腰背疾患,胸腰椎骨折中医正骨术

胸腰椎骨折

A03.06.01.26

胸椎骨折T1/T2

S22.000x011

脊柱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S0)

≥10天

腰椎骨折L1

S32.000x011

10

IZ2F

 骨骼、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的其他疾患,肩痹中医治疗

肩痹/冻结肩/漏肩风

A03.06.04.03

肩撞击综合征

M75.400

电针治疗(17.912A0)、毫针治疗(17.91100)、四肢关节针刀治疗(17.96120)、四肢关节刃针治疗(17.96530)、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17.97430) 、四肢关节错缝推拿治疗(17.92690)、运动关节手法推拿治疗(17.92300)、隔物灸治疗(17.91320 )、中药贴敷(93.3908)

≥12天

肩周炎

M75.001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M75.000

 

 

 

附件2

中医优势病组主要诊断及中医

主要手术或操作表

2025年版)

 

1.IR1Z骨盆骨折,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10天。

 

主要诊断

S32.400 髋臼骨折

S32.801 坐骨骨折

S32.300 髂骨骨折

S32.500x002 耻骨分支骨折

S32.500x003 耻骨联合骨折

S32.510 开放性耻骨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93.2100 手法和机械性牵引

93.4403 骨盆悬吊

93.4402 骨盆带牵引术

 

2.IR2Z股骨骨折,粗隆间骨折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20天。

 

主要诊断

S72.100x001 股骨大粗隆骨折

S72.100x002 股骨小粗隆骨折

S72.101 股骨粗隆间骨折

S72.200x001 股骨粗隆下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17.972H0 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法整复术

3.IS1Z前臂、腕、手或足损伤,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10天。

 

主要诊断

S52.500x001 桡骨远端骨折

S52.500x002 桡骨茎突骨折

S52.500x003 桡骨远端骨垢分离

S52.500x011  科雷骨折

S52.500x021  巴顿骨折

S52.500x022  史密斯骨折

S52.500x091  桡骨关节内骨折

S52.501  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

S52.502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S52.600x002 尺骨茎突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

S52.600x001 尺骨远端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

S52.510 开放性桡骨下端骨折

S52.400x001 桡尺骨骨干骨折

S52.300 桡骨干骨折

S52.200 尺骨干骨折

S52.200x011 孟氏骨折

S52.300x011 盖氏骨折

S52.101 桡骨头骨折

S52.701 尺骨桡骨闭合性骨折

S52.410 开放性尺骨桡骨骨干骨折

S52.711 开放性尺骨桡骨骨折

S62.101 腕骨骨折

S62.200 第一掌骨骨折

S62.200x021 第一掌骨干骨折

S62.301 掌骨骨折

S62.500 拇指骨折

S62.801 手骨折

S62.802 指骨骨折

S62.811 开放性手骨折

S92.000 跟骨骨折

S92.200x001跗骨骨折

S92.300 跖骨骨折

S92.310 开放性跖骨骨折

S92.300x003 跖骨基底骨折

S92.500x001 趾骨骨折

S92.400 拇趾骨折

S92.410 开放性拇趾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17.972E0 桡骨下端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A0 桡尺骨干双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B0 桡尺骨干单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C0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2D0 桡骨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290 桡骨头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G0 掌指骨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R0 足部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1A0手腕部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200 经皮穿刺关节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17.972F0 腕舟骨骨折手法整复术

 

4.IS2R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肱骨干骨折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12天。

 

主要诊断

S42.300 肱骨干骨折

S42.300x002 肱骨干多发性骨折

S42.301 肱骨骨折

S42.310 开放性肱骨干骨折

S42.311 开放性肱骨骨折

S42.200x001 肱骨近端骨折

S42.200x031 肱骨解剖颈骨折

S42.210 开放性肱骨上端骨折

S42.200x091 肱骨小结节骨折

S42.200x092 肱骨近端多发性骨折

S42.202 肱骨外科颈骨折

S42.203 肱骨头骨折

S42.200x041 肱骨大结节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17.97240 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20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30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整复术

 

5.IS2Z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12天。

 

主要诊断

S22.300 肋骨骨折

S22.400 肋骨多处骨折

S42.400x021 两根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42.400x031 三根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400x041 四根以上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400x011 肋骨多发性骨折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300x011 第一肋骨骨折

S42.000 锁骨骨折

S42.000x011 锁骨胸骨端骨折

S42.000x021 锁骨干骨折

S42.000x031 锁骨肩峰端骨折

S42.000x091 锁骨多发性骨折

S42.010 开放性锁骨骨折

S42.200x011 肱骨近端骨骺分离

S42.400x001 肱骨远端骨折

S42.400x041 肱骨内上髁骨折

S42.400x042 肱骨外上髁骨折

S42.400x043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S42.400x051 肱骨远端T型骨折

S42.400x091 肱骨远端多发性骨折

S42.400x092 肱骨滑车骨折

S42.400x093 肱骨小头骨折

S42.401 肱骨髁上骨折

S42.402 肱骨外髁骨折

S42.403 肱骨髁间骨折

S42.404 肱骨内髁骨折

S42.410 开放性肱骨下端骨折

S43.000 肩关节脱位

S43.100 肩锁关节脱位

S43.200 胸锁关节脱位

S52.001 鹰嘴骨折

S53.100 肘关节脱位

S73.000 髋脱位

S73.000x003 髋臼脱位

S73.000x011 髋关节后脱位

S73.000x021 髋关节前脱位

S73.001 髋关节半脱位

S82.000 髌骨骨折

S83.000 髌骨脱位

M84.000x062 髌骨骨折连接不正

S82.000x004 髌骨袖套状骨折

S82.100x081 胫骨近端骨折

S82.100x082 胫骨近端骨骺分离

S82.100x084 胫骨髁骨折

S82.100x085 胫骨髁间棘骨折

S82.100x086 胫骨外髁骨折

S82.100x087 胫骨平台骨折

S82.100x088 胫骨平台伴髁间骨折

S82.100x089 胫骨结节骨折

S82.101 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S82.102 胫骨头骨折

S82.110 开放性胫骨上端骨折

S82.111 开放性胫骨头骨折

S82.200x011 胫骨干骨折伴腓骨骨折

S82.200x081 胫骨干骨折

S82.201 胫腓骨干骨折

S82.203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S82.100x011 胫骨近端骨折伴腓骨骨折

S82.100x012 胫骨平台伴腓骨骨折

S82.400x001 腓骨骨折

S82.400x002 腓骨远端骨骺分离

S82.400x011 腓骨近端骨折

S82.400x012 腓骨头骨折

S82.400x013 腓骨颈骨折

S82.400x014 腓骨小头骨折

S82.400x091  腓骨多发性骨折

S82.401  腓骨干骨折

S82.800x082 踝关节骨折

S82.500 内踝骨折

S82.510 开放性内踝骨折

S82.600 外踝骨折

S82.610 开放性外踝骨折

S82.800x081 踝骨骨折

S82.803 踝骨闭合性骨折

S82.802 双踝骨折

S82.812 开放性双踝骨折

S82.801 三踝骨折

S82.811 开放性三踝骨折

S92.100距骨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17.97210 锁骨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50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60肱骨髁间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70 肱骨内外髁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L0 髌骨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1C0 髌骨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2M0胫骨髁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N0 胫腓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P0踝关节单踝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Q0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280 尺骨鹰嘴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140 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1B0 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150 肘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93.2100 手法和机械性牵引

17.972R0 足部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120 肩锁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17.97130 胸锁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

 

 

6.IS2F除前臂、腕、手足外的损伤,膝痹中医治疗

入组条件1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 1+中医手术或操作 2+中医手术或操作 3,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2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 1+中医手术或操作 2+中医手术或操作 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3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 2+中医手术或操作 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4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5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主要诊断

M22.200X001 髌股关节病

M22.201 髌骨关节病

M22.400 髌骨软骨软化

M23.308 半月板损伤

M23.307 半月板变性

M23.811 膝关节粘连

M23.806 膝韧带松弛

 

中医手术或操作 1

17.92690 四肢关节错缝推拿治疗

17.92300 运动关节手法推拿治疗

17.97430 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

93.3907 中医按摩手法治疗

17.92500 基本手法推拿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 2

17.96120 四肢关节针刀治疗

17.96530 四肢关节刃针治疗

17.96700 松解针松解治疗

17.91100 毫针治疗

17.912A0 电针治疗

17.91220 三棱针治疗

17.91240 火针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 3 

17.91330 悬灸治疗

17.91310 麦粒灸治疗

17.91320 隔物灸治疗

17.91350 温针灸治疗

17.91360 热敏灸治疗

17.91370 雷火灸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 4 

17.95420 中药熏药治疗

17.91270 穴位注射治疗

17.95510 中药局部熏洗治疗

93.3908 中药贴敷

17.95110 贴敷治疗(小)

17.95120 贴敷治疗(中)

17.95130 贴敷治疗(大)

17.95140 贴敷治疗(特大)

17.95150 穴位贴敷治疗

99.2700 电离子透入疗法

17.95210 烫熨治疗(小)

17.95220 烫熨治疗(中)

17.95230 烫熨治疗(大)

17.95240 烫熨治疗(特大)

17.93400 砭石治疗

17.94100 拔罐治疗

17.94300 刺络拔罐治疗

 

 

7.IU1F骨病及其他关节病,骨痹中医治疗

入组条件1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2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3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4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5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

 

主要诊断

M17.900 膝关节病

M17.900X003 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4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2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M25.501 肩关节痛

M25.602 肩关节僵硬

 

中医手术或操作1 

17.92690 四肢关节错缝推拿治疗

17.92300 运动关节手法推拿治疗

17.97430 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

93.3907 中医按摩手法治疗

17.92500 基本手法推拿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2 

17.96120 四肢关节针刀治疗

17.96530 四肢关节刃针治疗

17.96700 松解针松解治疗

17.91100 毫针治疗

17.912A0 电针治疗

17.91220 三棱针治疗

17.91240 火针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3 

17.91330 悬灸治疗

17.91310 麦粒灸治疗

17.91320 隔物灸治疗

17.91350 温针灸治疗

17.91360 热敏灸治疗

17.91370 雷火灸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4 

17.95420 中药熏药治疗

17.91270 穴位注射治疗

17.95510 中药局部熏洗治疗

93.3908 中药贴敷

17.95110 贴敷治疗(小)

17.95120 贴敷治疗(中)

17.95130 贴敷治疗(大)

17.95140 贴敷治疗(特大)

17.95150 穴位贴敷治疗

99.2700 电离子透入疗法

17.95210 烫熨治疗(小)

17.95220 烫熨治疗(中)

17.95230 烫熨治疗(大)

17.95240 烫熨治疗(特大)

17.93400 砭石治疗

17.94100 拔罐治疗

17.94300 刺络拔罐治疗

 

8.IU2F颈腰背疾患,项腰痹中医治疗

入组条件1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2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3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4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天。

入组条件5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0

 

主要诊断

M47.201 神经根型颈椎病

M47.802 混合型颈椎病

M50.201 颈椎间盘突出

M50.202 颈椎胸椎椎间盘突出

M50.101+G55.1* 颈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

M50.100 颈椎间盘疾患伴有神经根病

M53.203 颈椎不稳定

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

M51.100x002+G55.1*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M51.101+G55.1* 腰椎间盘脱出伴坐骨神经痛

M48.005 腰椎椎管狭窄

M43.006 腰椎滑脱

M54.50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手术或操作1 

93.3907 中医按摩手法治疗

17.92110 颈椎病推拿治疗

17.92610 寰枢关节失稳推拿治疗

17.92620 颈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

17.92220 眩晕推拿治疗

17.92640 腰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

17.92650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17.92660 骶髂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

17.9212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治疗

17.92400 导引手法推拿治疗

17.92500 基本手法推拿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2 

17.96110 脊柱针刀治疗

17.96210 脊柱带刃针治疗

17.96500 刃针治疗

17.91100 毫针治疗

17.912A0 电针治疗

17.91220 三棱针治疗

17.91240 火针治疗

17.96520 脊柱刃针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3 

17.91330 悬灸治疗

17.91310 麦粒灸治疗

17.91320 隔物灸治疗

17.91350 温针灸治疗

17.91360 热敏灸治疗

17.91370 雷火灸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4 

17.95420 中药熏药治疗

17.91270 穴位注射治疗

17.95510 中药局部熏洗治疗

93.3908 中药贴敷

17.95110 贴敷治疗(小)

17.95120 贴敷治疗(中)

17.95130 贴敷治疗(大)

17.95140 贴敷治疗(特大)

17.95150 穴位贴敷治疗

99.2700 电离子透入疗法

17.93400 砭石治疗

17.94100 拔罐治疗

17.94300 刺络拔罐治疗

17.95210 烫熨治疗(小)

17.95220 烫熨治疗(中)

17.95230 烫熨治疗(大)

17.95240 烫熨治疗(特大)

 

 

9.IU2Z颈腰背疾病,胸腰椎骨折中医正骨术

入组条件:同时包含主要诊断和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住院天数≥10天。

 

主要诊断

S22.000x006 胸椎棘突骨折

S22.000x003 胸椎压缩性骨折

S22.000x005 胸椎神经弓骨折

S22.000x007 胸椎横突骨折

S22.000x009 胸椎椎弓骨折

S22.000x011 胸椎骨折T1/T2

S22.000x021 胸椎骨折T3/T4

S22.000x031 胸椎骨折T5/T6

S22.000x041 胸椎骨折T7/T8

S22.000x051 胸椎骨折T9/T10

S22.000x061 胸椎骨折T11/T12

S22.100 胸椎多处骨折

S32.000x002 腰椎压缩性骨折

S32.000x011 腰椎骨折L1

S32.000x021 腰椎骨折L2

S32.000x031 腰椎骨折L3

S32.000x041 腰椎骨折L4

S32.000x051 腰椎骨折L5

S32.100 骶骨骨折

S32.200 尾骨骨折

 

中医主要手术或操作

17.972S0 脊柱骨折手法整复术

93.2100 手法和机械性牵引

 

10.IZ2F 骨骼、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的其他疾病,肩痹中医治疗

入组条件1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住院天数≥12天。

 

入组条件2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2天。

入组条件3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2天。

入组条件4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2天。

入组条件5主要诊断+中医手术或操作1+中医手术或操作2+中医手术或操作3+中医手术或操作4,住院天数≥12天。

 

主要诊断

M75.400 肩撞击综合征

M75.001 肩周炎

M75.000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M75.302冈上肌肌腱钙化

M75.300 肩钙化性肌腱炎

M75.301肩钙化性黏液囊

M75.900 肩损害

M75.501 肩峰下滑囊炎

M75.500 肩滑囊炎

 

中医手术或操作1 

93.3907 中医按摩手法治疗

17.97430 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

17.92300 运动关节手法推拿治疗

17.92690 四肢关节错缝推拿治疗

17.92500 基本手法推拿治疗

 

中医治疗性操作表2 

17.96120 四肢关节针刀治疗

17.96530 四肢关节刃针治疗

 

 

17.96700 松解针松解治疗

17.91100 毫针治疗

17.912A0 电针治疗

17.91220 三棱针治疗

17.91240 火针治疗

 

中医手术或操作3      

17.91330 悬灸治疗       

17.91350 温针灸治疗

17.91310 麦粒灸治疗

17.91320 隔物灸治疗

17.91360 热敏灸治疗

17.91370 雷火灸治疗

 

中医中医手术或操作4

17.95420 中药熏药治疗

17.91270 穴位注射治疗

17.95510 中药局部熏洗治疗

93.3908 中药贴敷

17.95110 贴敷治疗(小)

17.95120 贴敷治疗(中)

17.95130 贴敷治疗(大)

17.95140 贴敷治疗(特大)

17.95150 穴位贴敷治疗

99.2700 电离子透入疗法

17.93400 砭石治疗

17.94100 拔罐治疗

17.94300 刺络拔罐治疗

17.95210 烫熨治疗(小)

17.95220 烫熨治疗(中)

17.95230 烫熨治疗(大)

17.95240 烫熨治疗(特大)

 

 

 

 

 

附件3

 

中医DRG病组中医优势病种

医保付费临床评价标准

2025年版)

 

一、骨盆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骨盆骨折(TCD编码:A03.06.01.28)。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32.400

髋臼骨折

S32.801

坐骨骨折

S32.300

髂骨骨折

S32.500x002

耻骨分支骨折

S32.500x003

耻骨联合骨折

S32.510

开放性耻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骨盆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手法和机械性牵引(93.2100)。

2.制动固定治疗及调整:使用骨盆悬吊带制动[骨盆悬吊(93.4403)]。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或骨牵引[骨盆带牵引术(93.4402)],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必要时调整外固定;每日维持牵引,并行长期卧床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协助完成康复训练,加强非患关节的四肢肌肉关节锻炼,定时每日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褥疮。以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摩腹练习、咳嗽练习、扩胸练习;中期除初期动作以外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吹气球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的动作以外加抬臀练习、夹臀练习、侧身练习、屈膝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无明显疼痛压痛。

2.连续规律复查X线或CT,骨折对位对线稳定。

二、胫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胫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4)。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82.100x081

胫骨近端骨折

S82.100x082

胫骨近端骨骺分离

S82.100x084

胫骨髁骨折

S82.100x085

胫骨髁间棘骨折

S82.100x086

胫骨外髁骨折

S82.100x087

胫骨平台骨折

S82.100x088

胫骨平台伴髁间骨折

S82.100x089

胫骨结节骨折

S82.101

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S82.102

胫骨头骨折

S82.110

开放性胫骨上端骨折

S82.111

开放性胫骨头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胫骨上端骨折诊断,包括上1/3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胫骨髁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M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超膝关节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跟骨骨牵引,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每日调整骨牵引力线及重量,每日维持骨牵引,并行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抬腿练习、摩腹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膝关节屈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三、辅骨下端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辅骨下端骨折(TCD编码:A03.06.01.07)。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52.500x001

桡骨远端骨折

S52.500x002

桡骨茎突骨折

S52.500x003

桡骨远端骨垢分离

S52.500x011 

科雷骨折

S52.500x021 

巴顿骨折

S52.500x022 

史密斯骨折

S52.500x091 

桡骨关节内骨折

S52.501 

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

S52.502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S52.600x002

尺骨茎突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

S52.600x001

尺骨远端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

S52.510

开放性桡骨下端骨折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2.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6.骨折累及下尺桡关节。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有再移位倾向者。

4.合并肘、腕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复位术:桡骨下端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E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更换)。

4.内服中药药物(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包括微波治疗、激光疗法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中期除前面练习外加耸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移位,增加腕关节旋外、旋内、背伸、掌屈,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肘关节伸直、弯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四、尺桡骨干双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尺桡骨干双骨折(TCD编码:A03.06.01.08)。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52.400x001

桡尺骨骨干骨折

S52.300

桡骨干骨折

S52.200

尺骨干骨折

S52.200x011

孟氏骨折

S52.300x011

盖氏骨折

S52.101

桡骨头骨折

S52.701

尺骨桡骨闭合性骨折

S52.410

开放性尺骨桡骨骨干骨折

S52.711

开放性尺骨桡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2.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6.骨折累及下尺桡关节。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有再移位倾向者。

4.合并肘、腕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复位术:桡骨下端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A0/桡尺骨干单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B0/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C0/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D0/尺骨鹰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80)等。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更换)。

4.内服中药药物(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包括微波治疗、激光疗法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中期除前面练习外加耸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移位,增加腕关节旋外、旋内、背伸、掌屈,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肘关节伸直、弯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五、掌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掌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0)。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62.200

第一掌骨骨折

S62.200x021

第一掌骨干骨折

S62.301

掌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闭合性或开放性I度的不稳定的掌骨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5.骨折累及关节。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掌指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G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肘关节伸直、弯曲练习;中期合并前面练习加耸肩练习;后期合并前面练习,增加腕关节旋外、旋内、背伸、掌屈,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握拳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六、指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指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1)。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62.500

拇指骨折

S62.802

指骨骨折

S62.811

开放性手骨折

S62.801

手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闭合性或开放性I度的不稳定指骨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5.骨折累及关节。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掌指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G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肘关节伸直、弯曲;中期合併前面练习加耸肩练习;后期合并前面练习,增加腕关节旋外、旋内、背伸、掌屈,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握拳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七、跖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跖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21)。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92.300

跖骨骨折

S92.310

开放性跖骨骨折

S92.300x003

跖骨基底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闭合性不稳定的跖骨骨干或基底部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足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R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跖趾套牵引。

3.闭合性损伤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开放性损伤予以清创、无菌换药、红光治疗,伤口愈合后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脚趾上下活动、摩腹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屈膝运动;后期除前面动作以外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八、趾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趾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22)。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92.400

拇趾骨折

S92.410

开放性拇趾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闭合性不稳定的趾骨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足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R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跖趾套牵引。

3.闭合性损伤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开放性损伤予以清创、无菌换药、红光治疗,伤口愈合后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脚趾上下活动、摩腹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屈膝运动;后期除前面动作以外+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九、臂膊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臂膊骨折(TCD编码:A03.06.01.05)。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42.300

肱骨干骨折

S42.300x002

肱骨干多发性骨折

S42.301

肱骨骨折

S42.310

开放性肱骨干骨折

S42.311

开放性肱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2.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4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握拳练习;中期除前面的练习以外加肘关节屈曲练习,耸肩练习;后期除前面的练习以外加云手练习,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臑骨上段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臑骨上段骨折(TCD编码:A03.06.01.05)。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42.200x001

肱骨近端骨折

S42.200x011

肱骨近端骨骺分离

S42.200x031

肱骨解剖颈骨折

S42.210

开放性肱骨上端骨折

S42.200x091

肱骨小结节骨折

S42.200x092

肱骨近端多发性骨折

S42.202

肱骨外科颈骨折

S42.203

肱骨头骨折

S42.200x041

肱骨大结节骨折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2.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6.骨折累及肱盂、肱尺、肱桡关节。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合并肱盂、肱尺、肱桡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20/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3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握拳练习;中期除前面的练习以外加肘关节屈曲练习,耸肩练习;后期除前面的练习以外加云手练习,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一、锁骨骨折/缺盆骨损折/锁子骨断伤/井栏骨折断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编码:A03.06.01)/锁骨骨折/缺盆骨损折/锁子骨断伤/井栏骨折断(编码:A03.06.01.03)。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42.000

锁骨骨折

S42.000x011

锁骨胸骨端骨折

S42.000x021

锁骨干骨折

S42.000x031

锁骨肩峰端骨折

S42.000x091

锁骨多发性骨折

S42.010

开放性锁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整复;

2.复位后,骨折断端有继发移位倾向;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功能复位;

6.陈旧性骨折或骨不连有需矫正的畸形。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稳定;

4.陈旧性骨折或骨不连有需矫正的畸形;

5.合并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手法复位:锁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1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1)三角巾悬吊固定;(2)“8”字、压力绷带固定(93.5601);(3)多功能肩锁固定带固定。每日调整夹板[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压垫、绷带松紧度。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更换)。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三期用药)。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等。

6.练功疗法:初期可用手指、腕、肘关节屈伸活动或用力握拳活动,中期逐渐练习肩部功能活动,后期拆除外固定可作肩关节各方向活动。

7.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8.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包括以及微波治疗、激光疗法等物理治疗。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二、臑骨下端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臑骨下端骨折(TCD编码:A03.06.01.05)。

S42.400x001

肱骨远端骨折

S42.400x041

肱骨内上髁骨折

S42.400x042

肱骨外上髁骨折

S42.400x043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S42.400x051

肱骨远端T型骨折

S42.400x091

肱骨远端多发性骨折

S42.400x092

肱骨滑车骨折

S42.400x093

肱骨小头骨折

S42.401

肱骨髁上骨折

S42.402

肱骨外髁骨折

S42.403

肱骨髁间骨折

S42.404

肱骨内髁骨折

S42.410

开放性肱骨下端骨折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二)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2.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5.陈旧性骨折有需矫正的畸形。

6.合并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开放性损伤。

2.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3.骨折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合并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50/肱骨髁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60/肱骨内外髁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7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皮(指套)牵引(93.46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握拳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耸肩练习;后期除前面动作以外加云手练习,肘关节伸直、弯曲,旋前旋后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三、髌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髌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3)。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82.000

髌骨骨折

S83.000

髌骨脱位

M84.000x062

髌骨骨折连接不正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移位髌骨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骨折累及关节。

5.膝关节重度肿胀,积血明显,屈伸明显受限。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髌骨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L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抱膝圈固定,超膝关节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抬腿练习、摩腹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膝关节屈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四、股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股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2)。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72.100x001

股骨大粗隆骨折

S72.100x002

股骨小粗隆骨折

S72.101

股骨粗隆间骨折

S72.200x001

股骨粗隆下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股骨粗隆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H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及时调整;每日维持骨牵引,并行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摩腹练习,咳嗽练习、扩胸练习;中期除初期动作以外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吹气球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的动作以外加抬臀练习、夹臀练习、侧身练习、屈膝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五、胫腓骨干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胫腓骨干骨折(TCD编码:A03.06.01.16)。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82.200x011

胫骨干骨折伴腓骨骨折

S82.200x081

胫骨干骨折

S82.201

胫腓骨干骨折

S82.203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S82.100x011

胫骨近端骨折伴腓骨骨折

S82.100x012

胫骨平台伴腓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移位胫腓骨骨折诊断标准。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胫腓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N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超膝、踝关节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跟骨骨牵引,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每日调整骨牵引力线及重量,每日维持骨牵引,并行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抬腿练习、摩腹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以外加膝关节屈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六、腓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腓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15)。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82.400x001

腓骨骨折

S82.400x002

腓骨远端骨骺分离

S82.400x011

腓骨近端骨折

S82.400x012

腓骨头骨折

S82.400x013

腓骨颈骨折

S82.400x014

腓骨小头骨折

S82.400x091 

腓骨多发性骨折

S82.401 

腓骨干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移位腓骨骨折诊断标准。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胫腓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N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超膝或踝关节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跟骨骨牵引,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每日调整骨牵引力线及重量,每日维持骨牵引,并行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中期除前面练习以外+抬腿练习、摩腹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练习以外+膝关节屈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七、踝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踝部骨折(TCD编码:A03.06.01.17)。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82.800x082

踝关节骨折

S82.500

内踝骨折

S82.510

开放性内踝骨折

S82.600

外踝骨折

S82.610

开放性外踝骨折

S82.800x081

踝骨骨折

S82.803

踝骨闭合性骨折

S82.802

双踝骨折

S82.812

开放性双踝骨折

S82.801

三踝骨折

S82.811

开放性三踝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符合闭合性不稳定性的踝关节骨折诊断。

2.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手法整复。

3.骨折手法整复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4.开放性损伤。

(三)住院基本治疗

1.骨折手法整复术:踝关节单踝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P0/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术(17.972Q0)。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骨折夹板(或高分子夹板)局部外固定术(93.5400x001),配合直角托板固或自制成板,每日调整夹板、压垫、扎带松紧度[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踝套(网兜)牵引、跟骨骨牵引,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末梢血运、感觉,每日调整骨牵引力线及重量,每日维持牵引,并行相应护理。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4.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6.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7.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协助完成。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定期行凝血、血栓弹力图以判断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使用。

8.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脚趾上下活动、摩腹练习;中期除前面动作以外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后期除前面动作以外加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膝关节屈曲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3次)规律复查X 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十八、肋骨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肋骨骨折(TCD编码:A03.06.01.24)。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22.300

肋骨骨折

S22.400

肋骨多处骨折

S42.400x021

两根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42.400x031

三根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400x041

四根以上肋骨骨折不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400x011

肋骨多发性骨折伴第一肋骨骨折

S22.300x011

第一肋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骨折明显移位,骨折畸形整复困难;

2.老年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

3.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内脏损伤;

4.合并并发症(血气胸、肺挫伤、肺炎等);

5.多发肋骨骨折,胸廓明显不稳定。

(三)住院基本治疗

1.手法复位:手法和机械性牵引(93.2100),包括立位整复法、坐位整复法、卧位整复法及肋骨外固定架固定术(78.1103)等。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肋骨骨折叠瓦式外固定术、胶布固定法、绷带纸板(夹板)固定法、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胸壁牵引固定法。每日调整夹板[小夹板调整术(17.97320]、压垫、绷带松紧度。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三期用药)。

4.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更换)。

5.其他疗法:

1)中医项目:电针针刺、中药封包、中药涂擦、隔物灸、皮内针治疗等以及理筋手法:进行手指点穴、手法推拿等,避免肌肉萎缩、僵硬。

2)物理治疗:中频脉冲电、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等。

3)并发症及防治:吸氧、雾化吸入、防休克、抗感染、胸膜腔穿刺抽气、抽液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4)练功疗法:指导腹式呼吸、咳嗽、排痰、深呼吸、吹气球训练,增加肺活量;四肢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渐进式行扩胸运动下床训练,扩胸运动,步行有氧训练。

(四)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相关合并损伤病情平稳。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规律复查X线或CT,骨折对位对线稳定。

十九、膝痹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膝痹(TCD编码:A07.06.19)。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M17.900

膝关节病

M17.900X003

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4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M17.900X002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M22.200X001

髌股关节病

M22.201

髌骨关节病

M22.400

髌骨软骨软化

M23.308

半月板损伤

M23.307

半月板变性

M23.811

膝关节粘连

M23.806

膝韧带松弛

(二)入院标准

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膝关节疼痛明显,肿胀,屈伸不利;

2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

(三)住院基本治疗

1.中医主要操作性治疗:(1)针刺疗法:针刺(含普通针刺、电针、皮内针等)、针刀治疗(四肢关节针刀治疗、四肢关节刃针治疗)等;(2)灸法:含隔物灸、箱灸、雷火灸等;(3)中医手法治疗:推拿手法(运动关节手法推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关节错缝术等;(4)中医外治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蒸汽浴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烫熨治疗、中药塌渍、拔罐;外用中药药膏等。

2.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注射或穴位贴敷等。

3.物理治疗:冲击波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等。

4.运动疗法:肌力训练、步态平衡训练、器械训练、徒手体操等。

(四)出院疗效判定

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2.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当评分≤3分时达到出院标准,治疗有效。

二十、项痹

(一)适用对象

1中 医 主 病: 颈 椎 病/项 痹( TCD 编 码 :A03.06.04.05. )。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M47.201

神经根型颈椎病

M47.802

混合型颈椎病

M50.201

颈椎间盘突出

M50.202

颈椎胸椎椎间盘突出

M50.101+G55.1*

颈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

M50.100

颈椎间盘疾患伴有神经根病

M53.203

颈椎不稳定

(二)入院标准

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或上肢麻木。

3.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或压头试验阳性。或转颈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或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分。

(三)住院基本治疗

1.中医主要操作性治疗:(1)针刺疗法:针刺(含普通针刺、电针、皮内针等)、针刀治疗(脊柱针刀治疗、脊柱刃针治疗)等;(2)灸法:含隔物灸、箱灸、雷火灸等;(3)中医手法治疗:推拿手法(颈椎病推拿治疗)、关节错缝术等;(4)中医外治: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蒸汽浴治疗、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塌渍、拔罐、外用中药药膏等。

2.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注射或穴位贴敷等。

3.物理治疗:如颈椎电动牵引、冲击波治疗、超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等。

4.运动疗法:器械训练、肌力训练、悬吊训练、徒手体操等。

(四)出院疗效判定

1.入院症状明显缓解,颈部疼痛、压痛、肌肉僵硬、上肢麻木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

2.治疗后颈肩压痛及椎间孔挤压症等体征基本好转。

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到3分及以下,颈椎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颈椎NDI指评定)。

二十一、腰痹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腰痛病/腰痹(编码:A07.06.17)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

M51.100x002+G55.1*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M51.101+G55.1*

腰椎间盘脱出伴坐骨神经痛

M48.005

腰椎椎管狭窄

M43.006

腰椎滑脱

M54.50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二)入院标准

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中度以上的腰痛和(或)腿痛,或间歇性跛行,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或股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或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显示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或CT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或椎管狭窄。

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分。

(三)住院基本治疗

1.中医主要操作性治疗:(1)针刺疗法:针刺(含普通针刺、电针、皮内针等)、针刀治疗(脊柱针刀治疗、脊柱刃针治疗)等;(2)灸法:含隔物灸、箱灸、雷火灸等;(3)中医手法治疗:推拿手法(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麻醉下腰椎间盘突出大手法治疗)、关节错缝术(腰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等;(4)中医外治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局部熏洗治疗、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塌渍、拔罐、外用中药药膏等。

2.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注射或穴位贴敷等。

3.物理治疗:放射式冲击波疼痛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等。

4.对症选择静滴药物: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的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活血药物等对症治疗。

5.运动疗法:核心肌群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肌力训练;运动疗法(悬吊);关节松动训练(脊柱小关节)。

(四)出院疗效判定

1.入院症状明显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二十二、胸腰椎骨折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骨折病(TCD编码:A03.06.01/胸腰椎骨折(TCD编码:A03.06.01.26)。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S22.000x006

胸椎棘突骨折

S22.000x003

胸椎压缩性骨折

S22.000x005

胸椎神经弓骨折

S22.000x007

胸椎横突骨折

S22.000x009

胸椎椎弓骨折

S22.000x011

胸椎骨折T1/T2

S22.000x021

胸椎骨折T3/T4

S22.000x031

胸椎骨折T5/T6

S22.000x041

胸椎骨折T7/T8

S22.000x051

胸椎骨折T9/T10

S22.000x061

胸椎骨折T11/T12

S22.100

胸椎多处骨折

S32.000x002

腰椎压缩性骨折

S32.000x011

腰椎骨折L1

S32.000x021

腰椎骨折L2

S32.000x031

腰椎骨折L3

S32.000x041

腰椎骨折L4

S32.000x051

腰椎骨折L5

S32.100

骶骨骨折

S32.200

尾骨骨折

(二)入院标准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胸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叩痛、后凸畸形或伴相应神经症状。

2.影像学资料明确诊断,骨折部位明确。

3.胸腰背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三)住院基本治疗

1.正骨手法及牵引复位:脊柱骨折手法整复术(17.972S0)、手法和机械性牵引(93.2100)。

2.胸腰椎垫枕复位治疗,必要时外固定支具固定(椎骨外固定架固定术78.1900X004)。

3.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腰椎悬吊牵引、胸腰围支具固定,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4.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贴敷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5.内服中药药物(中药复方汤剂、中成药、院内制剂)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6.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电针针刺、普通针刺、手指点穴、皮内针、隔物灸、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等。

7.理筋手法治疗、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和关节损伤推拿,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8.其他康复及物理治疗: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由专业康复师协助完成康复训练,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背肌、呼吸肌、肢体、排便功能等锻炼,如五点式支撑法功能锻炼和飞燕点水法等)。以及合理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激光疗法、气压治疗、TDP等物理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9.练功疗法:初期呼吸吐纳练习,摩腹练习、咳嗽练习、扩胸练习;中期除初期动作外+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吹气球练习、臀桥练习、小飞燕练习;后期除前面的动作以外+头部练习、头部自我按摩、空蹬自行车、双手拍腿练习。

(四)出院疗效判定

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2X线片复查骨折椎体高度维持稳定。

3.胸腰背部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十三、肩痹/冻结肩/漏肩风

(一)适用对象

1.中医主病:肩痹/冻结肩/漏肩风(TCD编码:A03.06.04.03)。

2.西医诊断:对应诊断及ICD-10编码(具体见主诊表)。

M25.501

肩关节痛

M25.602

肩关节僵硬

M75.400

肩撞击综合征

M75.001

肩周炎

M75.000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M75.302

冈上肌肌腱钙化

M75.300

肩钙化性肌腱炎

M75.301

肩钙化性黏液囊

M75.900

肩损害

M75.501

肩峰下滑囊炎

M75.500

肩滑囊炎

(二)入院标准

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肩周疼痛明显,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2.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上举、外展、后伸功能受限明显。

3X线检查多为阴性。

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分。

(三)住院基本治疗

1.中医主要操作性治疗:(1)针刺疗法:针刺(含普通针刺、电针、皮内针等)、针刀治疗(四肢关节针刀治疗、四肢关节刃针治疗)等;(2)灸法:含隔物灸、箱灸、雷火灸等;(3)中医手法治疗:推拿手法(运动关节手法推拿—肩关节炎推拿治疗、大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关节错缝术等;(4)中医外治法:

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蒸汽浴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烫熨治疗、中药塌渍、拔罐;外用中药药膏等。

2.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院内制剂、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注射或穴位贴敷等。

3.物理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超短波短波、激光、TDP、超声波、微波、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冲击波治疗、蜡疗等。

4.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练功活动、器械训练、徒手体操、大关节松动训练等。

(四)出院疗效判定

1VAS评分<3分,夜间无明显疼痛。

2.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附件4

中医特色病种

2025年版本)

 

序号

ADRG编码

ADRGA名称

中医疾病名称

TCD编码

对应西医主要诊断

ICD-10编码

1

BW2

 脑性瘫痪

中风/卒中

A07.01.01. 

松弛性偏瘫

G81.000

痉挛性偏瘫

G81.100

轻偏瘫

G81.900x002

交替性偏瘫

G81.901

完全性偏瘫

G81.902

不完全性偏瘫

G81.903

偏瘫

G81.900

BZ1

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脑梗死后遗症

I69.300

脑梗死恢复期

I69.300x003

脑出血恢复期

I69.100x002

2

BT3

神经系统的其他感染

蛇串疮

A08.01.02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B02.202+G53.0*

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B02.207+G53.0*

3

BX2

脑神经/周围神经疾病

肢痹

A07.06.04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E11.401+G63.2*

4

BT3

神经系统的其他感染

口僻/面瘫/贝尔 面瘫

A07.01.01.0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G51.003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Ramsy-Hunt综合征]

B02.200x004+G53.0*

BX2

脑神经/周围神经疾病

面神经炎

G51.803

贝尔面瘫

G51.000

5

DS1

平衡失调及听觉障碍

眩晕

A17.07

前庭神经炎

H81.200

良性阵发性眩晕

H81.100

前庭周围性眩晕

H81.303

眩晕综合征

H81.901

梅尼埃[美尼尔]病

H81.000

中枢性眩晕

H81.400

6

暴聋

A12.12

突发特发性听觉丧失

H91.200

7

GG1

肛管、肛门及肛周手术

肛痈

A08.03.04

肛周脓肿

K61.001

肛门直肠脓肿

K61.200

8

肛漏

A08.03.06

复杂性肛瘘

K60.303

高位肛瘘

K60.301

肛瘘

K60.300

9

痔病

A08.03.01

混合痔

K64.811

外痔

K64.809

内痔

K64.805

10

HS2

 肝硬化

臌胀/胁痛

A04.02.15/A17.3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K74.602

肝硬化失代偿期

K74.607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K74.604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K74.619+I98.2*

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

K74.616+I98.2*

11

IU1

骨病及其他关节病

尪痹

A07.06.03

类风湿性关节炎

M06.900

血清反应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M05.900

血清反应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M06.000

类风湿性多部位关节炎

M06.909

12

NS1

女性生殖系统感染

盆腔炎

A09.02.07.03

慢性女性盆腔炎

N73.101

盆腔炎性肿物

N73.801

慢性盆腔蜂窝织炎

N73.102

 

附件5

按DRG付费中医特色病种绩效考核指标

2025年版)

中医病种名称

考核指标1

考核指标2

3个月内同一诊断再次入院率

3个月内同一诊断再次手术率

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出院病例比例

中风/卒中

≤30%

/

≥80%

蛇串疮

≤30%

/

≥60%

肢痹

≤30%

/

≥60%

口僻/面瘫/贝尔面瘫

≤30%

/

≥60%

眩晕

≤30%

/

≥80%

暴聋

≤30%

/

≥80%

肛痈

/

≤15%

≥80%

肛瘘

/

≤15%

≥80%

痔病

/

≤3%

≥80%

臌胀/胁痛

≤30%

/

≥80%

尪痹

≤40%

/

≥80%

盆腔炎

≤30%

/

≥60%

 

指标说明:1.3个月内同一诊断再次入院率=3个月内在本市同一诊断再次入院的病例数/该优势病种收治病例数×100%

          2.3个月内同一诊断再次手术率=3个月内在本市同一诊断再次入院并发生手术的病例数/该优势病种收治病例数×100%

          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出院病例比例=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大于50%的病例数/该优势病种收治病例数×100%

          4.中治率=(中医治疗费+中成药费+中药饮片费)/(中医治疗费+西医治疗费+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药饮片费+手术费+卫生材料费)×100%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发布
链接:国家医疗保障局